欢迎您访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常用下载    >   新闻动态    >   正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硕博学术论坛(第二期)圆满举行

    5月20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硕博学术论坛(第2期)在图书馆国际报告厅举行,本届学术论坛由研究生院主办、能源与环境学院协办,全校近400位硕博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航空宇航学院院长杨晓东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崔楠、副院长周思雨出席活动。活动由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秉硕主持。主讲人分别是2020级博士生金文瀚、2022级博士生关宝胜、2021级博士生王萌,3位博士生围绕材料领域的前沿问题、瓶颈问题、重大问题进行学术汇报。

    金文瀚,中共党员,航空宇航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中科院1区TOP 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曾获2022年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学业一等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沈阳市优秀研究生以及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称号。

汇报题目:《复杂应力状态下AZ31B镁合金的变形机制及织构演变研究》

    镁合金是目前密度最低的金属结构材料,对于结构轻量化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室温下镁合金塑性成形能力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本研究以AZ31B镁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基于电子背散射技术以及晶本学知识,结合广义施密特因子模型和局部施密特因子模型来分析复杂应力状态下孪生的开动规律;此外,利用位错反应理论揭示基面织构的形成机理。进而为改善镁合金板材在室温下的力学性能和塑性成形性提供理论指导。

    关宝胜,中共党员,退伍一期士官,机电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1区TOP SCI学术论文2篇,曾获博士学业一等奖学金,主要参与“十四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研究,主攻方向为激光熔化沉积工艺优化及激光抛光原位处理技术。

汇报题目:《Tc4钛合金激光精整成形表面完整性研究》

    针对当前飞行器机体结构件发展进程中形状多变、多向拓展、闭合结构、高占空比等设计需求及制造痛点,为解决现有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制备零件表面完整性差且加工难度大的现状提出“小光斑-小粉末料径-小层厚”成形技术与激光抛光技术配合的工艺方法,目前已达到结构件沉积态单面加工余量约0.5mm,激光抛光后粗糙度小于11 um。本研究为实现整体闭合框梁段、大型机身拓扑结构非配合面免加工,解决增材制造大型复杂构件表面质量控制、力学性能评价及控制等瓶颈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王萌,中共党员,航空宇航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中科院1区TOP 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9篇,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优质生源奖学金,博士学业一等奖学金,以及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辽宁省优秀硕士毕业生、校优秀研究生、校优秀团员等荣誉。

汇报题目:《基于导电复合材料的柔性传感器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导电复合材料的柔性传感器因其质量轻、服帖性强和集成度高的特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柔性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和航空应用拓展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材料改性、基体结构优化方面出发,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碳纳米材料的纸基、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揭示了柔性传感器的导电与传感机理,验证了其在航空复合材料构件损伤自感知、气动压力监测、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杨晓东教授对三位博士研究生的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点评,为研究生们指明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并对在座的研究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强调实验是创新的源泉和新发现的契机,通过总结实验成果来认识新发现具有重要性;二是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要善于查找文献、掌握软件工具,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三是研究生需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确保将研究内容清晰地呈现给他人。

    论坛的举办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提供了交流学习平台。遇到感兴趣问题,在场师生积极提问互动,在这场知识的盛宴中,研究生们不仅领略了学术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年轻沈航人的探索热情,在讲述者与聆听者的双向互动中,在科研困难与不懈坚持的碰撞中,为硕博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更展现了沈航学子的学术实力和创新活力,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思考角度和具备创新意识的研究思路,从而锻炼了自身的学科研究能力,提高学术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