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常用下载    >   新闻动态    >   正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硕博学术论坛(第三期)圆满举行

6月6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硕博学术论坛(第3期)在航宇馆会议室333-1举行,本届学术论坛由研究生院主办、民用航空学院协办,全学院近80位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民用航空学院主管研究生院长李景奎出席活动。活动由吴志奇老师主持。主讲人分别是2021级硕士生赵祖一、屈嘉逸、刘晓娜、王琪,4位硕士生围绕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汇报。

首先,李景奎院长对四位研究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为所有研究生们寄予进一步的期望,并对在座的研究生提出了几点建议: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鼓励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研究生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希望大家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以坚韧的意志克服困难,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

赵祖一,民用航空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中科院二区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EI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篇,曾两次获得硕士学业三等奖学金。

                           主讲内容:

报题目《复杂三维环境下的无人机自主无碰撞路径规划技术研究》

无人机自主路径规划是无人机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如何使无人机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特定的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自动规划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或可行路径。当前无人机自主路径规划存在规划时间长,无法应对突发情况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在强化学习Q-Learning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飞行环境信息输出动态自适应奖赏函数与一种改良的动作探索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指导无人机在复杂三维环境下实现无人机的自主无碰撞路径规划。

屈嘉逸,民用航空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中科院二区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E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曾获硕士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

                          主讲内容:

汇报题目《面向领域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

构建领域知识图谱可以高效整合海量多源异构的领域知识,提升该领域的智能分析能力。领域图谱存在实体长度长、组成复杂、嵌套关系复杂、相关性强、通用领域识别模型有效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五项方法研究:包括领域数据库构建、实体识别、关系抽取、知识融合以及可视化交互,形成知识图谱构建和更新的闭环,为知识的下游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理论引导。

刘晓娜,民用航空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在中科院一区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曾获硕士学业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

                         主讲内容:

汇报题目《具备储能单元的某型飞机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

供电系统不仅是一个功能系统,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系统和安全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飞机的平稳运行。针对储能系统中发电机和蓄电池之间独立且互补的关系难以用基础GO-FLOW操作符准确描述的问题,考虑发电机的性能退化及维修策略并结合蓄电池供电状态,提出了一种可以模拟储能系统的新储能系统操作符。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新操作符能够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储能系统的可靠性。

王琪,民用航空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在中科院二区SCI期刊论文1篇,获得一次硕士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主讲内容:

汇报题目《零维和二维纳米填料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和韧性行为影响研究》

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可以通过在其中添加纳米填料来进行增强。本文研究比较了添加二维氮化硼和零维二氧化硅等不同尺寸纳米填料对环氧树脂力学和韧性性能的影响。在低组分(0–2.0 wt%)时,与添加SiO2相比,2D-B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杨氏模量、断裂韧性和临界应变能释放速率。然而,对于超过一定纳米填料含量(2.0-3.0 wt%)的BN/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性能出现急剧下降。BN通过拉伸和桥接来防止裂纹扩展,SiO2通过偏转裂纹方向和形成空隙来提高性能。此外,纳米填料的尺寸和含量也会显著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

    四位同学的勤奋和才华在学术领域中熠熠生辉,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成就,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激励着我们所有人追求卓越。民航学子将持续努力和不断追求,继续保持刻苦钻研的精神,迎接更多的挑战。最后由杨鹤书记为四位优秀的研究生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硕士论坛为研究生提供了交流学术观点、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有助于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更新。通过参与论坛,研究生能够接触到民航不同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思想,有助于开阔学术视野,激发新的研究思路。论坛中的讨论和交流能够锻炼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对提高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还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培养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优秀研究生的交流,同学们能够受到榜样的激励,坚定学术追求,培养学术志趣,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