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硕博学术论坛(第7期)在图书馆国内报告厅举行,本届学术论坛由研究生院主办、安全工程学院协办,沈航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崔楠教授、安全工程学院徐艳英教授、安全工程学院盖迪副院长、安全工程学院张旭副院长、安全工程学院郑秋雨副院长、安全工程学院田雪楠副书记、安全工程学院赵婷婷老师出席活动。活动由安全工程学院盖迪副院长主持。主讲人分别是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兆乾、2022级硕士研究生魏文龙、2022级硕士研究生赵旋、2022级硕士研究生姚志鹏,4位研究生生围绕着火灾风险与飞机火爆防控、飞行器适航技术领域进行学术汇报。
汇报人简介
王兆乾,男,满族,辽宁鞍山人,中共预备党员,现为安全工程学院2022级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火灾科学与飞机火爆防控。曾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目前以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汇报课题
《生物基大豆油多元醇改性3630多元醇基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阻燃性和抑烟性的改善》
由于其独特的多孔结构,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具有极小的传热损失、高抗压性和低透水性等优异性能。因此,RPUF已广泛应用于隔热,空隙填充,管道工业应用,建筑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由于RPUF的高可燃性,它很容易着火,火焰蔓延迅速,具有严重的火灾风险因此,开发阻燃RPUF是必要的。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寻找环保型阻燃剂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因此为探索环保型阻燃RPUF的制备方法,选用大豆油基多元醇代替3630多元醇作为原料制备阻燃RPUF。通过热重分析(TG)、积分程序分解温度分析、热解动力学分析、极限氧指数(LOI)、锥量热分析和烟气毒性分析,研究了大豆油基改性RPUFs的耐热性、耐火性和抑烟性能。
汇报人简介
魏文龙,男,满族,辽宁锦州人,中共党员,现为安全工程学院2022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弧故障检测。曾获得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2022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主要从事利用深度学习进行串联电弧故障检测的研究,目前分别在Sensors、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上发表SCI论文2篇
汇报课题
《串联型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电能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串联型电弧故障是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串联电弧故障实验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检测出串联型电弧故障的发生,并不断地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汇报人简介
赵旋,男,汉族,新疆塔城人,共青团员,现为安全工程2022级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粉尘爆炸的模拟。在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大赛,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获得过奖项。主要参与粉尘爆炸,火灾数值模拟,疏散数值模拟的方面研究,使用pyrosim、pathfinder、fluent和tecplot等后处理软件。目前以二作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论文两篇,ei会议一篇。
汇报课题
《煤尘爆炸以及惰性粉尘对煤尘爆炸压力和火焰特性的抑制作用》
目前,火灾事故调查方面方法众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研究人员已经使用流体动力学软件(CFD)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火灾,数值模拟等手段为火灾调查提供了更加经济且快速的方法。针对现实情况尽可能1:1的复现,对爆炸压力、着火时间、烟雾浓度、剩余含氧量、热释放速率等进行分析,使用疏散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工况下人员的疏散情况和伤亡情况。在粉尘爆炸方面,为了了解煤尘的形成机理和传播过程,讨论了影响爆炸强度的因素,揭示了煤尘云点火与爆炸的相关性,以及发现了二次爆炸的形成条件和传播特征。为研究惰性粉尘对煤尘爆炸的抑制作用,以CaCO3、选取NaCl、NH4H2PO4作为惰性粉尘,讨论惰性粉尘对瓦斯煤尘爆炸压力和火焰的抑制作用。使用fluent软件研究气固两相的粉尘爆炸,在模拟方面少有添加惰性粉尘研究爆炸情况的研究,现在主要研究CaCO3粉尘的抑爆效果,研究结果对于CaCO3粉尘的抑爆具有重要意义。
汇报人简介
姚志鹏,男,汉族,辽宁朝阳人,中共党员,现安全工程学院2022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飞机结构可靠性与适航技术。参与通航锐翔飞机易腐蚀结构件动静载条件适航性研究、运行支持体系-基于北斗/ADS-B电动飞机运行安全监视服务及四座电动飞机训练器技术研究-2、RX4E飞机复材细节件环境力学试验等项目。发表2篇EI会议,1篇JCR分区Q2论文在投,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
汇报课题
《湿热环境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和适航性研究》
“工业兴,适航兴”。适航审定是民机安全的“保证书”,是新研民机的“准生证”,涉及民机最本质的安全。本研究依托RX4E飞机复材细节件审定试验,发现了湿热环境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明确多场环境下适航审定试验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明确湿热老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体、树脂基体及界面演化机理提供研究基础,进而建立完整的适航审定体系。
徐艳英教授对四位硕士研究生的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点评,为研究生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出展望:必须要全面且深入地考虑好研究的具体应用范围,不同的应用范围对于材料的性能往往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要求。理论应当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展现出其独有的理论价值。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当下的研究生要去认真思索这样的理论在实际情境中到底应该如何去具体操作,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如何让理论的指导意义切实地体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这是需要我们着重去关注和探究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次硕博学术论坛,众多优秀的硕博生齐聚一堂,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在论坛中,我们领略到了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应用,涵盖广泛。学者们精彩的报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思想的碰撞,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思维。通过交流,我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论坛也为年轻学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此次硕博论坛是一次知识的盛宴,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与进步,将对参会者的学术生涯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