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出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仿生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机构。在Advanced Robotics,中国科学,机械工程学报,ICRA, IROS等杂志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30余篇论文被EI和SCI收录,获得专利20项。
主要学术任职:IEEE ICMA2007-14 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IEEE IROS2006 2007 2008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IEEE ROBIO2007-2015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 on Robotics审稿人;IEEE ROBIO2007Finallist paper award 获得者。
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蛇形机器人的研究”;
完成国家863计划“可重构月球车系统的研究”;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CPG的蛇形机器人的控制的研究”;
完成中国科学院月球车子课题的研究。
完成国家863项目“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研究”。
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
主持沈阳市科学计划项目一项。
主持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二项。
主持横向课题20余项。
主要开发的机器人有:蛇形机器人,履带机器人,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管道机器人。
自2005年团队开展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以来,团队围绕航空装备设计、控制、信息处理与检测、系统集成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重要的科研课题40余项,已经成功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中。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28篇,EI收录72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2018年10月与捷克奥斯特拉法大学建立了应急机器人国际联合实验室,旨在对军事、矿山、航空航天的特种机器人进行合作开发,提升综合研究实力。2018年9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空间机构与控制研究中心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对空间在轨制造技术达成合作。为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得到具体应用,提高了企业生成效率,提升了企业自动化水平。
主要开展的研究方向:
(1)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①开展面向航天的在轨制造技术研究;②开展面向飞机制造的工业机器人铆接技术研究。③面向航空企业开展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包括移动机构、适应性机构及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导航
(2)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研究。①面向灾后复杂环境的抢险救灾需求,对灾后环境的智能识别与适应、特种机器人机构进行研究;②面向老年化社会需求开展服务机器人研究,主要包括帮助老人的助残机器人和全方位移动机器人;③从仿生学、机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融合角度出发,研究仿生机器人技术。
(3)面向航天军工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生产线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发动机叶片制造与特种工艺实现过程的智能物流、自动化加工、智能检测、智能装配等相关技术研究。